韩轶:教学立院 科研强院 在稳定中求发展

来源:法学院 韩轶 发布时间:2018-05-07 点击次数: 编辑:李红亮 打印 字号:T T

  编者按: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双一流”成为流行全国尤其是教育和科研领域的新词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双一流”建设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彰显了党中央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有着70余年建校历史的中央民族大学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将呈现出怎样的姿态呢?现开设“院长面对面”专栏,聚焦话题进行思维碰撞、观点交流,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顺利推进。

 

 


  法学院于1979年开始招收法学本科生,是全国较早设立的法学招生单位;2000年设立经济法学硕士点,2003年设立民族法学博士点,2011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入选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现有9个学术型硕士点以及全日制法硕和在职法硕专业学位授予点,设有法学、法学与英语、法学藏语基地班三个本科专业方向,在读学生1450多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和科研中心,法学院自2003年率先设立民族法学博士学位点以来,已为西部民族地区政府机关、高校及科研机构输送民族法学博士百余人,其中绝大部分已成长为业务骨干。依托国家双语法官培训基地、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秘书处等平台,法学院在全面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关于“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法律问题”顶层设计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双一流”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机遇,是全校上下当前最为重要的核心任务。法学院按照校党委要求,凝聚全院共识,厘清发展思路,提出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路径。

  一、 教学立院

  现代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使命,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最初使命,也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从大学的功能看,人才培养是大学功能的历史起点,也是大学功能的逻辑起点,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都是围绕人才培养产生的辅助功能。大学功能是一个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综合体系。我校是一所肩负特殊使命,为党和国家培育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优秀和杰出人才的“双一流”大学。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奠定了我校独特的政治地位和历史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校肩负的民族教育的使命不会变化,这也是我们学院一直坚持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学院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学院工作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法学院根据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合理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实施人才教育。法律人才培养有三大标准:法律专业建设标准、法律人才培养标准、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具体化、细致化。

  其次,重视特色人才培养。作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依托这一平台,学院加大投入,强化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卓越法律人才。法学和英语方向培养出了一批法学基础扎实、英语应用技能过硬的复合型实务人才,已经成为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育的品牌和典范。法学藏语基地班面对藏族地区培养实践型法律人才,既满足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又凸显了我校在民族教育、法学教育中的地位和特色。

  最后,在法学人才培养中注重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齐发展。法学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同其他学科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有着密切联系。学院秉承“美美与共 知行合一”的校训,在本科教学环节中增设了导师下午茶,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人文社科类经典书目;长期坚持举办“法律文化节”“法学名家大讲堂”“法律实务大讲堂”,既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又密切关注法律实践问题。开设法律诊所课程、案例课程,强调法律文书的写作训练,严格规范法学论文的写作指导。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法律人才。

  学院教学工作特色鲜明、目标明确,成效显著。在历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中,以本科生为主体组成的代表队多次获得佳绩。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夺得该项赛事中国赛区一等奖,代表中国赴美参加比赛,成绩优异。同年底,在由北京市教委组织的首届北京市大学生高校模拟法庭比赛中,法学院代表队荣获冠军,此后在此类赛事中也是连续获奖。学院在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寒暑假集中实习和毕业实习创造条件。在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学院吸引了大量优质生源报考。学术型硕士无校外调剂,专业型硕士上线率高达200%。在未来的“双一流”高校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本。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在“双一流”建设中只有戒除浮躁心理、投机心理,摈弃追逐刚性指标和功利驱动的套路、歧路,围绕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大学的灵魂,才能在创建“世界一流”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二、 科研强院

  当今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是加强内涵建设,而内涵建设的展开需要科研成果的保障。因此学校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教学水平,又能具有学术研究的实践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校整体科研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通过科研活动,既能提升自身素质,又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升高校整体办学质量,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道路。学院在突出人才培养的同时,科研工作亦成就喜人。近五年在CSSCI来源版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含《法学研究》等CLSCI刊物4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百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和青年项目十余项。在2015年中国法学创新网学科排名中,学院法律史学、宪法学和民法学三个学科进入全国十强。目前,在主要科研指标方面,学院整体实力已超越近1/3已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法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实现了质的提升。如何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是学院未来发展的关键。

  首先,在科研活动中讲政治。法学学科具有特殊性,和政治的联系非常密切,法学研究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治要求。法学研究强调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统一。任何社会都没有离开政治的学术自由。法学研究既提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需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总结,是“双一流”建设启程的重要规划。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作为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重要的就在于学科建设水平和能力。申请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学院未来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心。围绕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组建学科团队,重点发展四到六个法学二级学科。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带动学院的科研工作。今后学院着力于优化学科整体结构,把握学科发展走向,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从学科建设的系统性上,实现“双一流”建设能力和水平的总体跃升,实现申报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

  再次,将科研工作与教师的个人发展相结合,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科研是高校教师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没有科研做基础,教学将失去光彩。同时,科研更是教师在工作岗位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也是体现学院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工作成就感需要科研活动来支撑。通过学校和学院的各种鼓励机制,为学院老师营造更好的学术环境,提供更为优越的科研条件,引导教师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最后,明确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民族工作战略意义。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和重要性,开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工作重大现实法律问题研究,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聚焦国家战略和民族工作大局,特别是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国西藏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存在的特殊问题、突出问题,开展精准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真正为党中央决策和民族工作大局提供智力支持。

  科研工作,无论在高校的外延式发展,还是内涵式建设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法学院处于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关键时期,是否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成功,科研工作举足轻重。

  三、稳定中求发展

  法学院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已经为国家尤其是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法律人才。特别是在文化法治、民族法治、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少数民族权益、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学院对相关学科的许多前沿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为党和政府依法治国提供了切合国情的决策咨询。

  首先,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构建和谐法学院。教师队伍是学院各项工作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稳定是法学院发展的基本保障。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和谐因素,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努力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帮助老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其次,以稳定保发展,以稳定促发展。客观认识学院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在2017年度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院位列法学学科排名第44位,被评估为B-档第一名。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的起点。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责任,戒骄戒躁,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法学院是一个以教学为主的研究型学院,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不因任何原因偏废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教师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服务密切相关,是学院实力的重要体现,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既是学院科研工作的目标和难点,也是一次机遇和挑战。

  最后,引导全院教职工积极参与“双一流”建设。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工作与每个教职员工息息相关,加大宣传学校各项制度、政策的力度,让每位教师都了解和认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性。引导法学院教职员工自发加入到学院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合力,将个人的发展与学院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既给法学院提出了要求,又为学院发展创造了机遇。未来的“双一流”建设中,我们将继续踏实做好各项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制度,深化课程建设,坚持“教学立院”的理念,搞好各个层次的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进行学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科研目标,鼓励学院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践行“科研强院”的目标。最终从整体上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在稳定中求发展,力争进入全国学科排名B档,借助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机遇,实现学院自身的全面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