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官方网站

观点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速递 > 正文

【韩建业】从彩陶文化传播看新疆文化逐步融入早期中华文化圈

发布日期:2024-06-14    来源:道中华

中国的新疆地区在几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距今5,000年左右,在通天洞遗址发现了碳化的黍和小麦共存,黍应该来自华北等地,而小麦应该来自西亚等地。这表明当时东西方文化已经在新疆发生了最早的交融。距今4,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中期,在哈密的天山北路墓地发现了马家窑文化传统的彩陶,说明甘青的彩陶文化已经拓展交融到了东疆地区,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天山北路文化也是流行彩陶,因为马家窑文化本身是仰韶文化扩展交流到甘青地区以后,和当地文化交融的产物。

那么,哈密地区彩陶文化的发现,意味着距今4,000年左右,新疆东部已经初步融入了早期中华文化圈。大约距今3,5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晚期,东疆这些包含彩陶的文化开始向西大范围的扩散交融,使得中天山南北地区首次出现了彩陶。约距今3,000年左右进入早期铁器时代,这些彩陶进一步扩展到了天山南北各个地方。比如说,吐鲁番至乌鲁木齐地区的苏贝希文化、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的察吾乎沟口文化、伊犁河流域的索墩布拉克文化等等。彩陶本身是农业文化的产物,新疆天山南北彩陶文化的流行与其半农半牧的经济方式有关,也是它在审美和意识形态方面形成共识的体现,与黄河流域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这是新疆进一步融入早期中国文化圈的明证。(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 )


新疆国际论坛版权所有

备案:京ICP备100393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