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官方网站

观点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速递 > 正文

【肖小勇】莫尔寺遗址为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新的典型代表

发布日期:2024-06-16    来源:道中华

肖小勇(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丝绸之路与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

喀什这个地方非常重要,莫尔寺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有了特殊意义。

我们都知道,佛教发源于印度,通过中亚,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喀什、新疆是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一个非常重要地段。喀什在中国最西部,离中亚、印度,特别是离犍陀罗佛教艺术最近的地方。所以,追溯中国佛教的传入、传播和发展脉络,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它刚刚传入到中国的这个地方来寻找,莫尔寺遗址恰好就占据了这个位置。

莫尔寺遗址的发掘现在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果,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通过5年的发掘,我们在莫尔寺遗址发掘出土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分布密集的佛教寺院建筑基础。这些建筑基础主要分布在洪积台地上,位置在喀什市著名的慕士塔格山。在东南角有一个8米高的小台地,寺院就建在这上面。通过发掘初步已知,佛寺遗址的分布范围大概有2万平方米,靠台地的西侧和南侧分布。寺院的建筑基址,有两座现在在地面上保存特别完好,另外一座方形大塔表面上保存略差,除了这两个塔之外还发掘出土了11座建筑基础。根据统计,单体建筑应该是14座,将近50个房间,这是一座规模非常庞大的寺院建筑群。

莫尔寺遗址是一个完整的寺院,它有塔,也有殿,还有佛堂、僧房,各类设施比较齐全。除了这些基础建筑之外,还出土了3万件各类遗物残片,包括陶器、石器、木器、玉器,以及动植物标本,最重要的是出土了大量的石膏佛像残片,还出土了具有年代意义的钱币,像五铢钱、开元通宝等。

通过对这些发掘的研究形成初步认识,莫尔寺的出现在3世纪前后,大概在9世纪末、10世纪初被废弃。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它的总体布局已经基本搞清楚了,各个单体建筑的形制结构也基本理清。这为进一步探讨新疆地区的早期宗教信仰演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新的例证,也为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新的典型代表。


新疆国际论坛版权所有

备案:京ICP备100393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