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2018-2020年“双一流”建设项目库审核工作会

来源:“双一流”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6-20 点击次数: 编辑:李红亮 打印 字号:T T

  新闻网讯 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十三五”各类建设规划落地实施,顺利实现“双一流”建设预期目标,不断完善目标绩效管理,提高“双一流”建设管理水平,6月11日上午,学校“双一流”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双一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二号楼一层会议室召开工作会,就2018-2020年“双一流”项目库建设联合审核情况进行汇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丽萍,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张艳丽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人事处、科研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发展规划处、国际合作处分别就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本科生)、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审核情况做了汇报。财务处、实验室建设管理处、资产管理处、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后勤保障处分别从加强统筹管理、注重资源整合角度汇报了项目库审核情况。

  “双一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有申报的214个项目进行了整体审核,对各申报项目的立项依据、建设内容、预期目标和经费预算测算依据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一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对审核中各部门发现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分学科进行了汇总,提请会议集体研究。

  鉴于项目库建设的重要性,针对本次项目库审核存在的问题,“双一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议:一是组织召开全校性工作会议,要求存在问题的项目建设单位修改或重新编制项目库,各单位和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项目库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双一流”建设的紧迫性和严肃性,各项目建设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教授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要切实履行项目论证把关的职责;“双一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履行好项目库联合审核工作职责,共同提高项目库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二是学校加大统筹引导力度,在充分依据“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和“十三五”校级规划基础上,以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引导,结合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加强学校统筹项目的顶层设计,引导设立跨学科、跨领域交叉项目,引导学科整合立意不高、研究方向分散的项目,使项目建设形成合力,产出优秀科研成果。 

  张艳丽对“双一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深入思考问题、积极提供解决问题思路的工作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双一流”领导小组的协同工作机制给予了高度认可。她认为,“双一流”项目库建设工作是规范项目管理的有效方式,是实现绩效目标的有力保证,为做好财政部项目库申报、国家民委财政专项资金评审等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双一流”项目库建设工作是学校进行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项目库填报问题需要大力整改,要进一步加强五大项目类别的统筹规划,规范项目申报程序,做好项目论证工作,强化联合审核工作机制。“双一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在“双一流”建设管理和项目库审核中的统筹协调为减少学校重复建设、多重投入等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大家要进一步在四个方面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一是不同来源经费项目间的统筹协调,二是项目内容、资金和绩效目标的协调,三是资金、采购、资产配置的统筹协调,四是项目层级关系的统筹协调。尤其是学校财务处、实验室建设管理处、资产管理处等部门要做好全校资产配置管理工作,对于各种渠道资金硬件采购申报的可行性、必要性、合理性、合规性进行总体把关,以实现硬件资源的充分统筹配置。此次联审发现的问题对于今后规范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学校正在制定的“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完善有重要作用。

  王丽萍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项目库建设和管理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全校项目库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家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发展规划处作为“双一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梳理此次会议内容,将项目库审核情况和会议提出的意见建议尽快形成文字材料报“双一流”领导小组,以便学校对下一阶段项目库建设工作做出决策。

  “双一流”项目库建设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7〕126号)文件要求,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和各项建设规划的建设任务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学校于2017年11月14日,专门召开会议就126号文件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学校未来三年的项目库建设工作进行了初步部署。今年三月上旬,学校正式启动了“双一流”建设2018-2020年项目库编制工作,各项目建设单位先后于5月中旬完成了项目库的网上填报。5月16日——6月11日,“双一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对所有填报项目进行了联合审核,为提高项目库建设水平、完善项目库建设管理奠定基础。下一步,学校将聘请校外相关学科领域专家来校审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