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东北亚民族文化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知行堂举行

来源: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25 点击次数: 编辑:费娜 打印 字号:T T

  新闻网讯 2019年11月16日,第十届东北亚民族文化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知行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东北亚民族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民族学学会东北亚民族文化研究会、The Convergence Institute for Multicultural Studies、中蒙游牧民族文化与历史民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开幕式上,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首先代表学校欢迎来自国家民委的领导和国内外学者,希望大会围绕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一伟业,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交流交往。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毅,希望通过此次全方位、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为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和深化地区合作注入新动能。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校长白嘎力赛罕(Baigalsaikhan)、韩国仁荷大学教授金永洵(Kim Youngsoon)作为承办方代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可以推动跨国学术交流,增进区域互信,共建美好东北亚。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洁代表学院对与会代表表示感谢,希望与会代表汇聚共识、推进合作,为东北亚的合作和发展贡献学术智慧。我校国际合作处处长胡华征、学校图书馆馆长刘明新、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张焰等出席了开幕式,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祁进玉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本次大会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社会发展”为主题,国内外8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出席本次大会的外国学者有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校长白嘎力赛罕(Baigalsaikhan)、副校长朝鲁萌(Tsolmon),阿尔泰胡笳声乐学世界研究所所长单泰陆,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馆长小长谷有纪(Konagaya Yuki),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李娜仁高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吉尔亚纳•多尔季耶娃(Ghilyana Dordzhieva),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扎尔加尔•巴达加罗夫(Zhargal Badagarov),韩国仁荷大学教授金永洵(Kim Youngsoon),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国际系主任奥莉嘉(Zalesskala Olga)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内蒙古社科院、延边大学、大连大学、聊城大学、西部研究院、元上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60余名国内专家学者也出席了本次大会。

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杨圣敏做主旨演讲

  开幕式后,杨圣敏等7位专家先后为大会做主旨报告。杨圣敏教授在《东北亚地区合作发展前景的试分析》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发展。单泰陆通过《路标:蒙古和世界》讨论乐器进行世界不同区域的比较研究。李娜仁高娃教授通过《连续性与连接性:蒙医药知识传递》讨论全球化背景下蒙医药传承与发展。小长谷有纪教授讨论了蒙古马的毛色分类及命名原理,进行了深刻发的象征研究。金永洵教授以《全球化和国际合作背景下的公民教育》为题,总结当前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发展方向。朝鲁萌教授以《从Kharakhrum 通往Sarai的路》为题,讨论蒙古人对丝绸之路形成、发展乃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的重要作用。吉尔亚纳•多尔季耶娃教授以《卡尔梅克音乐形式》为题,讨论了卡尔梅克、埃文基、雅库特和少数西伯利亚突厥人之间的文化互渗性。北京师范大学色音教授主持了主旨发言,并做简要评论。

哈佛大学吉尔亚纳·多尔季耶娃教授做主旨演讲

  16日下午至17日上午,大会进入分组讨论环节。第一会场围绕跨境经贸合作、东北亚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旅游与合作议题进行了讨论,第二会场就“一带一路”倡议、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与传承、乡村振兴等议题进行了讨论,第三会场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亚地区口述史研究进行了讨论,第四会场通过东北亚影像民族志放映就行了专题讨论。

  17日上午,祁进玉教授主持了大会闭幕式。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校长白嘎力赛罕、韩国仁荷大学金永洵、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李娜仁高娃教授分别对大会圆满召开表示祝贺,并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可以开展跨国、跨地区的学术合作,共同推动东北亚区域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圆满完成了大会预计的各项议程,从不同领域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东北亚区域社会发展进行了充分地学术讨论。本次大会的召开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东北亚民族文化论坛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推动实现本地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开创东北亚地区发,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东北亚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东北亚区域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