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国庆:建设一流学科、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来源: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麻国庆 发布时间:2018-05-21 点击次数: 编辑:李红亮 打印 字号:T T

  编者按: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双一流”成为流行全国尤其是教育和科研领域的新词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将“双一流”建设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彰显了党中央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有着70余年建校历史的中央民族大学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将呈现出怎样的姿态呢?现开设“院长面对面”专栏,聚焦话题进行思维碰撞、观点交流,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总体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我们建设一流学科的宗旨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民族学作为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为各学科提供了认识民族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也是建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理论的重要基础,为提升我国民族领域国际话语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教育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两个文件中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相关精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建设方案突出顶层设计,整合优势学科和特色研究领域。学科群建设强调民族学学科本身的内涵属性,强调“内涵式”发展的理念。首先,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3版学科目录为主要依据,将目录内的7个方向列为拟建设学科组。其次,结合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传统与优势学科和特色领域,另增加5个方向为拟建设学科组。这种拓展主要考虑的是研究领域与民族学学科的紧密关联度。

  基于以上理念,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拟建设以下12个学科组:(1)民族学;(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3)民族经济(4)人类学(5)中国民族史(6)世界民族与民族问题(7)民族艺术(8)少数民族语言文学(9)民族社会学(10)民族宗教(11)民族教育(12)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前7个方向属于民族学一级学科目录内的二级学科方向,后面5个方向属于中央民族大学传统优势特色学科领域,其研究与民族学学科多有交叉融合、互为支撑,因此将其纳入学科群进行建设。

  二、建设思路

  民族学是研究民族、族群及其衍生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民族学的研究单位是“人群”,通常特指基于族裔身份、地域性文化特征和传统社会结构的社会群体。一方面,它主要研究不同人群的社会文化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和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揭示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认识人类社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促进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互相理解交流、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民族的社会分类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政治现象,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体制和民族主义思想的世界性传播而形成与发生。总而言之,民族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兼有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民族工作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统筹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是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对中国民族工作和治理模式独特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和发展,充分展现出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民族工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民族学学科应在民族工作中发挥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们的民族工作面临“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在这种全新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之下,民族学学科正在承担起阐释现象、建构理论、解决问题、完善国家建设的严肃责任。

  我们应积极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推动学科研究成果的政策与社会服务转化,致力于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强化各民族对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认同,为民族团结和国家建设服务。进一步促进民族与社会发展,为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供智力与知识支持,为中国的社会治理和全球新治理秩序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三、优势特色

  新时期以来,我校民族学相关院系,一直致力于为党和国家解决民族、宗教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等问题献计献策,成为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重要智库和决策咨询机构,也是国际学术界了解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权威机构和学术交流中心。我们希望继续发挥优势学科特色,突出学科的现实应用性价值,集中力量进行一些重点问题的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学科不仅在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重要历史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现实的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国家工程中也做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如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调查、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一带一路”建设、民族团结与进步等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工程,众多研究成果被中央及省部委多次采纳,成为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发展、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库与智囊团;更重要的是在创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建议推动出台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等中央决策服务方面,在学术支撑意义上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本学科专家团队关于新疆、西藏、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南中国海区域的研究以及中亚、印度、非洲等海外民族志研究,不仅获得了学界美誉,而且为国家战略的设计与执行提供了智力支撑;多位教师的内部报告获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员批示,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多民族国家的稳定统一的政治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预期成效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解决和处理好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不仅是中国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也将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中国模式与中国经验,并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他还多次强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将秉承学术传统,强调学科互动、协同创新、建立学术共同体。继承中国民族学学科优良传统,广泛吸收国际学术成果精华,形成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在国际学界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精品,全面提升中国民族学学派的特色和地位。

  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我校各学科之间的互动,协同创新,强化多学科合作传统,加强应用研究,发挥优势学科的地位,使我校成为党和国家在重大民族问题以及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成为我国民族、宗教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和信息中心,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民族研究走出去的重要阵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