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校园内,是以中华各民族文物为主要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的高校博物馆。现有藏品近五万件(套),品类较为齐全。
民族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文物室,由著名民族学、民俗学家杨成志先生创建于1951年。建馆之初藏品主要来自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人民政府派往民族地区的访问团所征集的一大批文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时,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调拨而来的一部分文物。
民族博物馆的馆内展陈分为常设专题展和短期专题展。常设展包括《中央民族大学校史展》《先生还在身边——民大名师纪念展》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之《茶韵马铃话“三交”——中央民族大学馆藏马帮文物展》《大地回声——中华民族乐器文化展》。短期专题展则结合藏品收集、整理和研究的进展,以及与业界同行交流的深化而陆续推出,如《忆初心 担使命——馆藏中央访问团受赠锦旗展》《苍洱契事——馆藏清代滇西契约文书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蒙古马精神摄影展》《和谐进取 聚力凝心——热情洋溢的清水江独木龙舟节摄影展》等。为了更好地发挥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社会作用,民族博物馆多年来坚持“走出去”的办展思路,先后在国内外举办多场文物精品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知识传播、信息获取、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民族博物馆的互联网展陈也在积极探索和推进中。
民族博物馆因其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被确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海淀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北京市海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央民族大学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