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鼓舞斗志、砥砺奋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年,学校党委对100名优秀共产党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8个(其中,二级党组织3个,党支部2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这些我们身边的榜样们,在全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各个岗位上立德树人、担当实干。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把平凡做成了标杆,在年复一年的奉献里将责任书写成使命,以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优秀”的模样。这份坚守与执着,汇聚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奋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动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优秀共产党员——王卫华老师从讲台上到运河边的“幸福”故事。
“作为教师,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每位教职员工在育人路上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更是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在中央民族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两优一先” 表彰大会上,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卫华老师代表学校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深情发言。这不仅是一份获奖感言,更是她近三十年教坛生涯最生动的注脚。

王卫华,中共党员,1969年3月出生,1997年6月入党,1997年7月入职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现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运河文化研学基地主任,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曾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

“世界上有比当老师更幸福的职业吗?”王老师总是这样对同学们说。
199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王卫华老师一直以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同学们最爱上的课是王老师的民间文学课,2022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王子蔚说道:“在课堂上,王老师为一届届学生阐释何谓‘民间’之‘民’。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民’的一员。”

王卫华老师访谈“风车大王”梁俊
在通州武辛庄村口,90岁的“风车大王”梁俊老人拄着拐杖眺望村路。当看到熟悉的身影出现时,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王老师可算来了!”她快步上前,与老人聊起运河沿岸的风车制作技艺。这样的场景,在王卫华老师二十余年的田野调查中不断重现。

王卫华老师访谈国家级非遗琉璃烧制技艺北京市代表性传承人赵长安
在2022级民俗学专业博士生杨赫看来,王老师还有很多“厉害”的朋友:灶台边笑谈古今的农家厨娘,有巧手捏出千年风物的“通州巧娘”,有打造精品民宿的“新农人”,更有默默修撰乡史的地方乡贤……


王卫华老师访谈剪纸艺术家王文敏
每次见到这些真诚热情的朋友时,王老师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她说:“民间文化承载着基层民众的生存智慧和思维特性,把民众的‘俗事’作为研究对象,是让人欣喜并充满意义的。”

王卫华老师与学生在居庸关长城调研合影

王卫华老师与学生在香山调研合影
王卫华老师格外注重通过田野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社会服务意识,让他们“勇于担当、能够担当”。为了解决人文学科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的问题,王卫华老师依托学院科研平台“运河文化研学基地”,招收不同学段、不同专业的学子在思维碰撞中拓宽学术视野、在田野调查中解决研究问题。

王卫华老师在答辩后与学生合影留念
在王老师的指导下,近五年来,有2名学生分别作为主持人获批北京高校师生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项目;多名学生获挑战杯青振京郊专项奖、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省部级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校级特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寒暑期社会实践获奖团队等奖项和荣誉;指导研究生以主持人身份获批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硕士研究生王子尧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创新保护利用,让“古都之脊”焕新韵》被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央广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对运河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关系着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弘扬至关重要。”

王卫华老师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发言致辞
2018年,王卫华加入了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项目“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普查活动及民俗志编纂”,主持了大运河文化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此,京华大地蜿蜒的河道,成了她流动的“办公室”。

王卫华老师带队调研北京通州区杨洼闸

王卫华老师带队调研北京通州区尹家河“红色渡口”
八年间,她带着学生团队行走在京冀交界的潮白河渡口,倾听老船工讲述两代人的风雨摆渡史;踏访京东第一党支部旧址,触摸红色基因如何深植乡土;蹲在北运河畔的田埂边,一笔一划拓印百年古碑的沧桑印记……

《千年运河润京城》图书封面
通过对北京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相关的文化遗产、民俗风物的详细调研,王卫华老师完成百万字调研报告,并独立或合作完成多部著作。其中,《千年运河润京城》出版不久即受到广泛关注,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和推介。

王卫华老师参加大运河文学主题宣讲活动
为将研究成果向社会传播,王卫华老师多次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文化京津冀”“城市之声”频道等音视频平台进行宣讲;并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东城图书馆、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等单位开设讲座或系列课程;参与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民委、通州区政府、中国文联等组织的文化宣传、宣讲活动。

王卫华老师参加运河之上节目录制合影
同时,王老师及其团队也联合北京市第三中学、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等北京运河沿线的市属中学共同设计、开展大运河课程,让文化遗产教育走出高校,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从讲台上到运河边,这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也是王老师对“世界上有比当老师更幸福的职业吗?”这一信念的最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