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央民族大学!

新闻资讯

The announcement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近日,清脆稚嫩的童声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米勒克艾日克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飘出。24名村内小学生正与中央民族大学推普队成员齐诵《我和我的祖国》歌词。窗外白杨沙沙作响,屋内童声琅琅,天山南麓正绽放新声。为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央民族大学共青团结合温宿县共青团暑期红领巾小课堂活动需求,组织师生赴米勒克艾日克村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活动。活动开展情况在《中国民族报》教育版刊文报道。

    声临其境:推普课堂里的“声音魔法”

    “前后鼻音”拉锯战、配音课上的《哪吒》片段、艾青诗歌的情感朗诵……在阿克苏的推普课堂上,实践团将枯燥的发音练习化为趣味游戏。阿迪力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点燃全班热情,热娜古丽在实践团成员引导下读懂《我爱这土地》的泪水与深情。音乐课更是推普的“音符”,《歌声与微笑》的每一句歌词都被拆解成发音挑战,童声合唱时,窗外的雨点也成了天然的伴奏。

    一系列注重日常化、趣味性的课程,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孩子的行为自觉。米勒克艾日克村党支部书记吴国生感慨:“这些大学生不仅教孩子说标准的普通话,更让他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未来的可能。”

    村晚直播:从教室到舞台,让快乐“破圈”

    7月27日晚,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村晚”直播在米勒克艾日克村村委会大舞台上演——两名在26日举办的“小主持人挑战赛”中脱颖而出的孩子,与“推普”队两名成员一同主持“村晚”;其余22名小朋友与8名“推普”队成员一起,为观众带来诗歌朗诵《我爱这土地》、歌曲表演《歌声与微笑》等节目。

    实践团为孩子们策划的“村晚”,不仅是才艺展示的舞台,更是一场推普成果的生动汇报。通过直播,孩子们的表演跨越地域限制,收获无数暖心点赞与好评。网友评论:“看到他们自信的笑容,仿佛听到了普通话在边疆开花的声音。”这场村晚不仅让当地群众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也让更多人看到边疆教育的无限可能。

    入户调研:听见边疆最真实的“民生温度”

    穿梭于葡萄架与整洁院落间,实践团走访六十余户村民,记录下最朴实的民生故事。老人笑着说“自来水甜到了心里头”,村民指着新装的取暖设备感慨“娃娃冬天手不冻红了”。言语间是对政策的感激,更是对未来的笃定:“日子就像刚烤的馕,越嚼越香!”这些“民生手记”成为团队调研的珍贵成果,也为边疆发展提供了真实的一线声音。

    从阿克苏到《中国民族报》:推普行动的“出圈”力量

    线上“村晚”直播吸引近千人观看、收获超万次点赞,阿克苏推普的动人故事也因登上《中国民族报》的版面被更多人知道。从课堂到媒体,从边疆到全国,推普行动的“声量”不断放大。正如队员所说:“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普通话,更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当童声合唱的“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回荡在阿克苏的田野,当村民的欢笑与队员的笔记交织成边疆发展的注脚,中央民族大学“语润边疆”推普实践团用青春证明:语言的温度,可以融化距离;行动的力量,足以点亮未来。

    上一篇:哈密市委书记孙涛一行来校商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作事宜

    下一篇:我校三部作品入选文旅部“青春正当时”全国美育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