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绽新颜。25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庆祝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王沪宁出席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出席。
70年风雨兼程,新疆大地的每一寸沃土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从帕米尔高原到塔里木河畔,从沙漠边的村庄到葡萄架下的学堂,一代代民大师生以脚步丈量边疆、用知识浇灌希望。他们带着激情、带着热爱,在风沙里种下春天,在笔记里记录变迁,在支教中点燃星火,将青春化为胡杨林般的坚守。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那些被风沙磨砺的岁月愈发清晰——白发学者仍旧坚持带队进疆,年轻学子在实习日记里书写新时代的答卷。这不仅是地理坐标的跨越,更是初心使命的传承。
荣誉资深教授 胡振华:
1951年,我在山东大学俄罗斯语专业二年级学习。得知要从全国各个大学推荐有志建设边疆的大学生去中央民族学院学习的通知后,我自愿报名,被批准推荐来校。来校后,我是民族语文系的第一批学生。1953年留校工作后,我于当年12月8日被派往新疆天山南北及帕米尔高原调研,一整年的时间深入草原牧场,学习调查民族语言,并与当地学者一起完成了创制柯尔克孜族规范化文字方案的工作。从这时起,我与新疆、与新疆各族人民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新疆好》这首民歌,伴随我度过了七十多年!

胡振华(左)当年在新疆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玛纳斯代表性传承人朱素甫·玛玛依(右)合影
1955年暑假,我被学校再次派往新疆开展学术调研,正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行成立大会,当年的盛况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70年后的今天,我欣喜地看到,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新疆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让新疆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稳定,更加富饶!
资深教授 杨圣敏:
现在,我正带着几位研究生在新疆做社会调查。这几天正是新疆各界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日子,到处彩旗招展,一派喜庆气氛。
这次主要的调查点是吐鲁番鄯善县的英坎村。这是沙漠边的一个小村子,30年前我曾多次来此调查,并以这些调查资料为基础,撰写了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干旱地区的文化”。当年,英坎村还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村庄,全村都是低矮的土房子,坎儿井水季节性干涸,生产生活都有很多困难。村里的老乡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深受感动。为了报答他们,我也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四处奔走,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困难。

30年后杨圣敏教授再次回英坎村调研
算起来,又有十几年没来英坎村。但刚一进村,我就被老乡们认出,还用各种美食招待我,让我再次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淳朴与热情。现在,村里各户都住进了新盖的抗震砖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可以说丰衣足食。交谈中,他们所表达的对党和国家的感谢都是发自内心的,让我也深感欣喜。30年前,我为他们做的一点事,他们还记得并再次向我表示感谢,这让我想起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人民的人类学”和“志在富民”的诉求。我们的科学研究虽然希望能在学科理论上有所创新和贡献,但最让我感受深刻的还是通过深入调查把真实的社会情况展示给社会和政府,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我虽已逾古稀之年,但能够继续从事这样的调查研究,内心是十分愉悦的。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肖小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不仅是对新疆历史成就的回顾,更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作为从事新疆考古近40年的工作者,我亲历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新疆文物考古事业的辉煌成就。
30年前,新疆物资十分匮乏。我记得当时做田野考古调查,连给调查用车加油都很困难。考古设备简陋,资料查找不易,工作条件差,考古事业才刚刚起步。但新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一代代考古人坚定地走在这条探索之路上。如今,30多年过去,新疆考古已从100余年前外国探险家的乐园,走上了构建我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蓬勃发展之路。
过去30多年中,我在新疆各地探访了许多高山大漠,调查过早到四五千年前的史前文化遗存,也发掘过历史时期多种类型遗址遗迹。它们构成了新疆鲜活历史的一部分,从中可以观察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见证到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更能感受到它们的来之不易。

肖小勇教授带队中央民族大学考古队在莫尔寺遗址前合影
近6年,我与团队持续深耕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宝贵。近百人次研究生、本科生参与了发掘工作,附近许多村民协助发掘,用他们的双手与师生一道,将隐没地下的早期佛教寺院重现出来,实证新疆多元宗教并存的历史事实。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例子。下一步,我们还将做好莫尔寺考古成果的整理研究、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发挥其正本清源的作用。祝福新疆越来越好!
舞蹈学院教授 古丽米娜·麦麦提:
亲爱的新疆,我的血脉之乡!
当你的70华诞在天山脚下铺展荣光,我正踏着鼓点奔赴而来——每一寸关节的舒展,都裹着对你的滚烫眷恋;每一次足尖的轻点,都是我想对你说的千言万语。

古丽米娜·麦麦提出演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片《我们的新疆》
我总在起舞时看见你的变迁。曾记戈壁风烈,如今高楼与草原相拥,那是我旋转时掠过的最美画框;曾叹路途遥远,而今高铁穿天山、越绿洲,那是我摆臂间追不上的时代节拍。千年丝路的驼铃未远,瓜果的清甜已飘向全国,踮脚时鼻尖萦绕的,是家乡独有的烟火气;葡萄架下的欢歌不断,各族儿女手拉手跳起舞,掌心相触的温度,是我舞蹈里最鲜活的韵律——我跳的哪里是舞,分明是你70年从荒芜到繁盛的每一步。
未来的路,我会一直以舞为笔,把你的故事跳给远方的人听,把你的美好刻进时光里。亲爱的新疆,我会陪着你,一起把往后的每一页,都写成更璀璨的诗行。
新疆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理学院副教授 黄基鑫:
“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到新疆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庆祝活动,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这则来自新华社的报道,是何其有分量的一句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特殊重视和关心。
70载沧桑巨变,这不仅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更是一座蕴藏着丰富治理智慧的理论富矿。70年的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实践范式。70年的巨变雄辩地证明,新疆的发展核心在于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其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速和基础设施的飞跃,更深层的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认同的深化。
作为一名从事新疆研究的青年教师,未来将更加注重总结这70年,特别是新时代的成功实践,致力于将其升华为具有学理性的学术话语和理论阐释,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建设贡献学理支撑。

黄基鑫在新疆调研
这个夏天,我们集结了来自全国36所高校的百余名师生,汇聚成石榴籽的青春力量,跨越天山南北,深入城镇乡野。我们以2000户家庭的社会调查实践为笔,真切感受新疆民生改善的斑斓画卷;以18个县市63个村庄社区的基层治理为墨,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逻辑。世界如何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故事?我们的行动,正是鲜活的注脚。
图书馆副馆长 杨蔚宇:
2012年,我到南疆于田县团委挂职,一晃13年。大漠吃不够的风沙和热乎的馕香,还有和同事们在沙漠上挥锹植树的汗水,至今清晰如昨。那时,常看见田间玫瑰花、大芸、和田大枣丰收,却也深知乡亲的日子和内地尚有差距;调研过桌椅斑驳、教具匮乏的村小,孩子们眼里跳动的求知光,更让我把“富民”与“兴教”的责任,沉甸甸揣在了心里。

杨蔚宇(左一)在南疆于田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从当年的沙地植绿、物产待兴,到如今特色产业崛起、民生不断改善,这一切都印证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实践伟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曾扎根大漠的一员,我由衷振奋,必将持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共绘美好未来新图景。
校团委副书记 米拉·居尼斯:
观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我们倍感激动,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亲赴新疆,传递出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对新疆稳定与发展的坚定信心。70载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我们亲眼见证这片热土上正在发生的伟大跨越,不论是白皮书里坚实有力的例证数据,还是真切发生在新疆各族人民身边的生动实践,都全景展现了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新疆是个好地方”,在党的惠民政策下,“双向奔赴”的大美新疆既托举一代代年轻人走出天山奔赴祖国各地求学历练,也时刻敞开包容怀抱迎接世界人民领略新疆、研学新疆、建功新疆,共同铸就命运共同体。

米拉·居尼斯(前排右五)与学校志愿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市纪念活动志愿者通用培训
今年,我也有幸与首都高校四千余名师生一同投入到九三阅兵志愿服务工作中,在一线见证荣光,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未来,我们将一以贯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服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篇章。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李润寰:
今年暑假,我作为实习生,在新疆喀什市与当地援疆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了一个多月,这段经历让我对“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有了更加具体鲜活的认识。在走街串巷的入户走访中,我看到了老乡家中的牛羊满圈,产业园区里的热火朝天,新疆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蓬勃向上发展态势让我备受鼓舞。从南疆回到民大校园,作为一名学生,我将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坚持不懈将专业所学、实践所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习团队成员在调研当地辣椒产业发展情况
中央民族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志愿者 金智贤:
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的一员,我在新疆的课堂上与孩子们一同感受了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炽热氛围——道路两旁飘扬的旗帜、孩子们眼中闪烁的自豪光芒,都让我深切体会到这片土地蓬勃跳动的脉搏。

金智贤与支教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庆祝大会上“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比喻,具象为孩子们在校园中不分彼此的欢声笑语。这些日常片段,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生长的鲜活证明。我深刻体会到,我的讲台,便是连接国之大者与个体成长的桥梁——通过传授知识,在孩子们心田深植家国情怀。我愿继续做一朵翻山越岭的云,推动另一朵云,在这片广袤而温暖的土地上,以平凡之躯参与这场不平凡的成长,与新疆、与孩子同频共振,共赴美好未来。
中央民族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志愿者 赵相富: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作为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义有了更深的体悟。它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了课堂的日常——当我带着孩子们回顾丝绸之路的古今,当他们从家乡的风物中辨认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脉络,我能看到那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在他们眼里静静发光。

赵相富在支教小学给孩子们上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基层代表们饱含深情的发言让我确信,教育是最温柔也最坚定的力量。我们站在讲台上,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心灵间铺设桥梁,让一颗颗种子自然而然地生长。我们愿以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让教育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在边疆书写青春服务祖国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