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促进高校资源与社区实践精准对接,10月23日,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什刹海街道“马院进社区”结对共建启动仪式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师英杰,什刹海街道工委书记陈璐,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时磊出席活动。仪式由什刹海街道工委副书记贾冬梅主持。

“马院进社区”是西城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造的特色品牌,旨在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资源与社区基层实践深度融合,搭建常态化合作平台,让党的创新理论从“课堂”走向“社区”、从“书本”走进群众。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核心使命,成为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秉持“两个结合”、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阵地。
此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什刹海街道结对共建开展“马院进社区”宣讲活动,是立足街道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化人才体系建设,依托“北京西城·高校发展联盟”平台,联袂打造的人才培养与基层治理“双向赋能”的又一次创新实践,旨在切实让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在什刹海落地生根。
陈璐在致辞中指出,什刹海街道地处北京中轴线的重要区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海畔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街道希望通过此次校地结对共建,进一步激活基层文明实践的思想动能,持续探索“高校赋能基层、基层反哺高校”的协同发展新路径,为什刹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师英杰在致辞中表示,什刹海是一部生动的“实践教科书”,不仅记录着老北京的历史文脉,多元共融的社区生活更蕴含着值得师生深入学习的“基层智慧”。本次共建是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社区“教学相长”、双向赋能的过程,通过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与青年力量,联合街道共同打造理论宣讲的“桥头堡”、文明实践的“试验田”和校地合作的“示范窗”。

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为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代表颁发西城区“马院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聘书。现场,22个社区与22名学生宣讲员一一结对,为后续常态化宣讲与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批22名青年宣讲员正式上岗,他们将深入社区一线,陆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互动座谈等活动,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启动仪式后,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泽仁郎佳以《五声音阶的现代变奏:从〈望春风〉的改编走进“两创”方针的生动实践》为题,开启项目首场宣讲。他以吉他演奏为引,巧妙串联音乐艺术与文明互鉴,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此次启动仪式标志着“马院进社区”宣讲活动在什刹海正式拉开序幕,这不仅是校地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更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街道将以结对共建为契机,持续深化理论宣讲常态化机制,联合高校资源打造“家门口的思政课”,共同推动理论宣讲成果切实转化为基层治理与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办公室主任朴金丽,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悦军,西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什刹海街道机关干部、社区书记及20余名学生宣讲员参加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