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央民族大学!

民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民大人物 > 民大人物右侧 > 正文

民大人物


    “直到站在天安门广场,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参与的是如此意义重大的历史时刻。”这是历史文化学院2025级中国史博士研究生黎滩,回忆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广场合唱团时说到的。

    那份激动和自豪交织,在9月3日这天,让黎滩这位来自海南革命老区的同学,紧贴祖国的心房,唱响了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我们不仅在唱歌,更多的是在表达我们的家国情怀。当歌曲的旋律响起,我仿佛看见先辈艰苦抗战的峥嵘岁月,也望见我的爷爷年轻时毅然告别家人、奔赴战场的坚定背影。那一刻,我感到家与国、过去与现在,竟如此紧密地相连。”

    “我没有合唱经验,所以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在数月的训练中,黎滩反复听录音、标记换气点、练习腹式呼吸、对着镜子调整口型。三次综合演练,他专注地听着身边声部的节奏,努力融入“千人合一”的声场。

    “作为这次活动的一员,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合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中厚重的历史和内涵。”为此,黎滩和小伙伴们一起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我们有专门的‘小思政课’,老师会为我们解读这些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使我们能够更加贴近歌曲的情感世界。”为了搭建起歌声中的“情感场域”,黎滩结合自己的专业,深入研究抗战史料。他总在学校图书馆“血脉长城:抗战烽火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馆藏文献展,研读那些泛黄的抗战文献、报刊和照片,并在笔记本上标注出每首抗战歌曲的诞生年代和背景——这是历史学专业赋予他的“史料敏感”。

    黎滩在图书馆查阅抗战歌曲史料

    他们一起学唱《松花江上》,黎滩向大家讲解了东北同胞流亡史。再演唱时,大家的声音更沉了,有同学唱到“那里有我的同胞”红了眼,有同学还会主动找他要史料。在他的带动下,历史成了能触摸、能共鸣的记忆,连笔记都写得满是温度。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时,黎滩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日军在我的家乡制造‘田独万人坑’,以及琼崖纵队英勇抗战的历史照片。”家乡的红色记忆,始终是他心底最深沉的回响。“我的家乡,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吉阳镇红花村,是革命老区,承载着许多英雄事迹。”

    “我的大爷爷黎焕山曾是抗日支前担架队司务长,他和许多革命战士一起运送物资、伏击日军,为三亚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贡献力量。”

    当阅兵式的号角响起,分列式方阵铿锵迈进,钢铁洪流缓缓驶过,战机编队划破长空……黎滩的内心炽热而激荡。“我既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自豪,也对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充满了深深敬仰。”他说,家与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这庄严的时刻,他感受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担当。

    参加广场合唱团的师生代表参加2025年开学典礼

    “参加广场合唱团的师生代表要以史为鉴,以心为声,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江河。”在激昂的歌声中,黎滩找到了青春的答案。

    “未来,我将始终牢记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先辈们的精神荣光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上一篇: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翁婉姣:1959,1984,2025,她光荣接棒!

    下一篇:药学院韩敬芳:蓝、绿、红是青春最美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