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我手中的这个鲁班锁,几个独立的木块,因榫卯的巧妙咬合,构成牢不可破的整体……这不仅仅是建筑的技巧,更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合’的追求。‘合’一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特征。
他带着学生睡在海拔5200米的仪器帐篷里,在冰川攀爬5小时只为获取一组珍贵数据。他是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林伟立,也是学生们口中“最可靠的导师”。
从讲台上到运河边,这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也是王老师对“世界上有比当老师更幸福的职业吗?”这一信念的最美回答
“研究生要有研究范儿!”开学第一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钟进文教授揣着《民俗学概论》走进教室,台下,2023级硕士研究生江伟丹和同学们正襟危坐。很快,他们就见识到了钟老师的“反差萌”。当讲到民族民间传说时,这位严肃的教授眼中闪烁着光芒,旁征博引、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学生们忍俊不禁。
理工楼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显微镜下的晶圆泛着幽蓝的光。实验室里,薄淑晖老师正俯身调试设备,面前的电脑屏幕上跳动着一组组测试数据。她抬头时眼里有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实验记录本——封皮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公式和日期,边角已经卷起毛边。
6月10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论坛现场,围绕“同心同向共情共鸣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主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古丽米娜·麦麦提讲述了用舞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故事。“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舞蹈始终是最生动的文化语言,它以身体为媒介,跨越时空,传递着民族的精神基因与文化密码。”古丽米娜在分享时表示,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当代舞蹈艺术的创新实践,便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