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王一超老师执教的第十年,她常常调侃“教学工作是一个‘无底洞’,在其中的投入无论如何都不会嫌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她用一摞摞讲义、一场场辩论,一次次深夜答疑,践行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在下一个十年,下下个十年社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我无法预测,但我期待自己不论在怎样的变化中都能够坚守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初心,在教学工作中继续守正创新。”
从白衣天使到退休党员,于华大夫把医者仁心和党员初心融入在了日常的“小事”里。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早已成为身边人最温暖的依靠。这份融入血脉的担当,更如一盏明灯,照亮着“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党员底色。她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榜样,从不在远方,而在每一次暖心的关怀中,在每一份坚守的热忱里。
每个星期四的夜晚,当校园渐渐安静下来,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的那间会议室,总是灯火通明。这束光,吸引着一群年轻的哲学爱好者——王海锋老师指导的“美道慎行”学术共同体的本硕博学生们。无论线上线下,这里都是他们每周心之所向的时刻。从2019年9月至今,这场名为“大美哲学”的读书会,已悄然走过了92期。
“同学们,你们知道牦牛酸奶的发酵菌长什么样吗?”话音刚落,西藏自治区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的教室里静了一瞬。熟悉而亲切的生活元素突然和课本上的生物知识相遇,同学们好奇的目光齐刷刷聚向这个来自民大的青年老师。“支教让我真正触摸到了西部发展的脉搏,让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那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中央民族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一凡,在祖国雪域高原上,书...
“一个西部计划志愿者来接站,就各地州风土人情侃侃而谈,说到沙雅县办的胡杨节,语气里全是自豪。当时我就想,我要和这位志愿者一样了解新疆、爱上新疆。”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志愿者金智贤这样回忆她到新疆的第一个“记忆瞬间”。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希望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
“支教是一场盛大的遇见,是岁月赠予我最珍贵的礼物。”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杨英杰站在思茅二小的讲台上,袖口沾满粉笔灰,晒黑的脸颊上还留着孩子们用彩笔画的痕迹。此刻,他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与温柔。杨英杰讲授的道德与法治公开课初到思茅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教学工作,杨英杰心中难免忐忑。但当他走进教室看到47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时,那些不安瞬间化为了责任与动力。杨英杰在课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