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通过视频致辞,高度肯定教材编写的里程碑意义。他指出,民族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各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医药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10月12日,国际教育学院在海淀校区举办学术讲座,邀请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陆俭明先生与马真先生,分别以《推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吾见》和《要注意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为题,围绕现代汉语研究与学术能力培养分享核心观点。

队员旦增白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从金融机构辞职后,她在2019年加入女子考古队,工作至今已参加10余项重大考古项目——一线的锤炼让这位跨专业的新手迅速成长起来。她记得自己参与的第一个考古项目是格布赛鲁墓地,海拔3900多米,地势复杂,车辆难以进入,大家每天带着干粮徒步往返数小时,“要经过土林,上坡下沟,发掘到重要遗存时,即便再晚也要清理完成,有一次要等天黑采集样本,不巧赶上暴风雨,我们直到深夜12点才完成取样工作,天气冷得只能捡柴生火取暖。”

座谈中,双方围绕两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展开交流,并就“十五五”规划编制、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新文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等议题进行研讨。

10月2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舞蹈赛道)全国总决赛在东北师范大学落幕,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在创作、表演、教育三大赛道中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这次志愿服务,远不止是完成一次任务,更像一堂深刻的人生课,让我更懂历史的厚重,也更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身着这身‘志愿蓝’,不只是对过去先烈的缅怀,更是新时代青年以先辈为榜样,用奋斗守护幸福生活、开创美好未来的赤诚与担当。”